首页  | 新闻  | 体育  | 娱乐  | 经济  | 科教  | 少儿  | 法治  | 电视指南  |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
>> 最新动态

追忆神的遗产——铁臂阿童木51年祭

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24日 15:01

  许多朋友抱怨周围的人总喜欢问自己:你多大了?都两轮的人了还喜欢这些孩子的东西。年龄相仿的同伴也大多将漫画束之高阁,原因是自己不再年轻——毕竟现在敢于自称动漫迷的,大部分是出生于八十年代。

  但是,对动漫的喜好,应该没有年龄的界限的。即使彼此间有着争执甚至毫不相让,归根结底也是因为喜欢着同样的东西吧?或许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眼中,后辈们太过狂热,可以轻易把一部作品捧为经典,也可以随便把一个作者奉为神灵。而在八十年代的眼中,前辈们似乎漠视着一切,整日只是缅怀着仅有的几部绝世(或者说过时)的作品……所以,争执似乎是难免的,而且各不相让。

  那么,索性让他们坐在一起,共同去评价彼此都熟知的真正经典吧。

  追忆神的遗产 ——铁臂阿童木51年祭

  讨论者:justice(80年代出生的热血少年);herry(自称是70年代的老姑娘)

  Data Loaded...

  时间:公元2002年4月7日;

  地点:日本科学省,天马博士的研究室;

  实验台上,拥有10万马力,七大神力的机械少年睁开了眼睛……

  少年的名字,叫阿童木(アトム)。

  JUSTICE:

  这个世界上有神存在吗?这是个任何人也无法正面回答的问题。但如果问题是“动漫界有神存在吗?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有的,神就在你我身边。”

  神的名字,是手冢治虫(1928~1989)。

  HERRY:

  这个世界上有神存在吗。有吗?你能说没有吗。我们常想,神是比生比死比意志道德比公正更大,神有没有信仰?神是否是自我的信徒,抑或是信仰本身?,手冢治虫没有宗教信仰,潘多拉——无神论——之盒打开,手冢本人便是理性客观与焦虑恐惧的矛盾。生活本身充满矛盾。医科毕业的他,有点性冷感,我们从作品看出,冰凉僵硬的男女关系。勇气补信与爱的不足。不知是否如此,他可以说是疯了一样的打格子勾线上墨汁,吃纸一样的画(一生创作高达十五万页)。因有表达,告与人知,分享,承担,生存的重担。卑微的生命因此充满光采。

  这,才是我心中的,作为一名普通人而存在的手冢。

  JUSTICE:

  你所介绍的,反而更能巩固这位漫画之神在我心目中的地位。

  神的诸多遗产当中,最广为人知的,便是问世于1952年的机械少年阿童木。

  也许有人会认为,《铁臂阿童木(鐵腕アトム/美版名为Astro Boy)》这样一部50年前的作品,已经跟不上现在的时代了。的确,《铁臂阿童木》在造型方面的确是无法与现在动辄羽毛花瓣满天飞的所谓“超绝美型”相比。但神倾注在作品里的思想,又怎是那些浅薄俗物所能理解的呢?说手冢作品落后于时代,就如同说交响乐落后于时代一样可笑。

  所谓经典,就是指那种能够经过千百年磨砺仍不褪色的作品。

  HERRY:

  《阿童木》不管是TV,还是动画,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吧。那时我约有四五岁。还有《森林大帝》、《火鸟》,直至高中升大学,现在大学毕业,我都会读手冢先生的漫画。他有超乎常人的意志,令读者崇敬喜欢,但至今还是恶感“神”的称呼。当然,如果你说,“神”即是强调斗志,专注于你所做的事,你做 你以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。除此之外,手冢治虫亦只是一位普通的作者,那么寂寞、孤独、不信任人。

  至于相对而产生的“俗物”这个词,则是我不想讨论下去的,因为那与手冢先生无关。

  JUSTICE:

  不错,俗物们只是擅长为了迎合读者而制造商业快餐,而《铁臂阿童木》才是能称的上倾注了神之理念的传世作品。而它更是藉“人与机器人”这一主题,对现实社会中的种族、民族歧视进行了深刻的探讨——

  人类与人类制造的机器人、机器人与制造机器人的人类,两者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关系共存呢?当机器人变得和人类一样时,造物与造物者的从属关系是否能够继续维持呢?《铁臂阿童木》中的机器人们,有着和人类一样的思维和情感。但面对人类,他们却不得不受深植在系统内核中的“机器人三定律”束缚,不得不以二等公民的身份生存。有灵魂的工具是否还是工具?这个问题,至今也没有人能够给出标准答案。所以,我一向认为阿童木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读者去深刻的。

  HERRY:

  然而我却不能苟同。

  记得最初我们看《阿童木》,都才是一点点大的小人,不知寂寞为何物。所谓勇敢热情、十万马力、感应人心的善恶,似懂非懂。等到长成这般年纪,了解了一些事情以后,什么热情勇敢十万马力,已经不再上心,阿童木最终也成为一段不忍卒读的寂寞哀伤。

  我想这个故事,不太适合幼年的读者,同样也不太适合成年的读者。年轻的时候,成长最为缓慢沉重,我们从发现自我 到发现 始终无法面对自我,再读知性漫画——手冢治虫之外,有很多的作者,嘻嘻哈哈陪着读者打做一团,开心做人多么难得,单纯快乐多么美好——知性尤为讽刺。成长总是沉重哀伤的,但又避无可避。因其如此,我宁愿取手冢治虫后期一些作品来读。冰凉的透视的,道德感不十分强烈的,冷漠不动,戏码就是戏码。

  JUSTICE:

下一页>>
第1页
(编辑:胡悦来源:南方网)